Github Action 學習紀錄
Auto-Pixai
之前撰寫的 auto-pixai
經過多次調整,基本修復了大部分的 bug
該專案透過爬蟲,
提供自動在 pixai 簽到的功能
考量到便利性,
將專案打包成 docker image,
實現無狀態的部屬環境,
最後透過 github tag 控制版本歷程。
整合部屬需求
雖然 User 用起來是方便了,
但每次開發部版都需要進行複雜的手續..
CI/CD …好..好想要 CI/CD 阿..
就在這麼想著的時候,想起了..
Github Action!
Github Action
Github Action 是 Github 提供的 CI/CD 方案
由 Github 提供整合環境,
在統一的無狀態環境下進行整合
最重要的是,它對於 public repository 完全免費!
Github Action 官方簡中文檔
在學習 github action 的過程,
官方文檔幫助了我許多
因為有官方翻譯,在專有名詞的學習上也不容易被混淆。
需求?
做為 CI/CD (自動整合/自動部屬) 的角色,
我希望他可以在我推送 release 的時候,去做幾件事——
- 根據 package.json 檢查版本
- 自動創建新版本代號
- 根據 Dockerfile 產出 Docker image
- 將 image 標上版號,推至 Docker Hub
並且由於 Github Action 還提供緩存功能,
如果將 npm install
拉到 Github Action,
搭配緩存可以有效縮短 Dockerfile 的產出時間與大小!
配上 Github Action 的一些格式後,我們還需要——
- 指定
node
版本 - 緩存儲存
node_modules
- 緩存加載
node_modules
根據官方文檔所述,
7 天沒使用的 cache 會自動回收,
並且一個 repository 的所有 cache 加總不可超出 10GB
- name: Cache node modules
id: cache-node-modules
uses: actions/cache@v3
with:
path: node_modules
key: ${{ runner.os }}-node-${{ hashFiles('**/package-lock.json') }}
restore-keys: |
${{ runner.os }}-node-
根據 package-lock.json 的變動來決定是否新建緩存,
否則就取出原本的 node_modules,
以此加速 CD 流程。
過程
搭啷,經過整理後,
這是目前的 CI/CD 流程
由於沒有實作測試,
僅有 release 被推送時需要 CI/CD
執行首先檢查 tag ,
若 package 版號有變動則創建新版本
同時進行 cache 的載入,
若是找不到 cache 則重新 npm install
兩邊都做完後,
進行 Dockerfile 的 building 與 pushing。
結果
大功告成!原本繁瑣的整合部屬流程
- Push New Version
- Dockerfile build
- Docker image tag
- Docker push tag
- Docker push latest
- …
上面列的事情 通通不用
只要在 main 寫完代碼,
要推送版本的時候合併到 release,
最後再用自動產生的 tag 生成 Release 說明即可。
結語
怎麼說呢…好爽
不過所謂爬蟲簽到甚麼的,
說白了只是個小工具
藉著這次 project,
心血來潮地想把 repository 弄得有模有樣
結果就是,
花在打扮(?)外觀的時間遠遠超出了爬蟲本身的開發時間
感覺對 CICD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;
美中不足的大概是爬蟲的測試並不好寫,
沒能在這次 action 中寫入自動測試,是比較可惜的。
Github Action 學習紀錄